新聞

2021年9月
教育傳媒到校直擊 - 2021年9月
追求卓越 面向世界 以正向教育 助學生展現獨特潛能
東華三院鶴山學校一直秉承着「全人教育、有教無類」的教育理念,着重學生的潛能發展。然而學校並不滿足止步於此,多年來與時並進,從2012年起持續引入電子教學工具,以提升學與教的效能。及至現在,何妙賢校長作為新任校長,希望更進一步的推動「正向教育」,讓學生能夠在充滿愛的校園氛圍下盡情發揮,一點一滴地成就自己,追尋夢想。
緊扣3C核心 推動環保STEAM
學校重視學生的多元學習經歷,規劃逢星期三的「特色課」,當中安排STEAM普及課程,強化學生綜合和應用跨學科知識與技能的能力,提升解難能力,同時激發創意思維。在東華三院及鶴山同鄉會的資助下,學校在新學年將會正式啟用Dream Builder Space,學生可以在嶄新前瞻的STEAM活動室裏進行探究學習。「我們在房間裏增加了環保的元素,如感應器、智能燈等,另外在天台上亦安裝了太陽能板,以培養孩子對環境保育的重視。所有設施會配合學與教,讓學生了解現今環境問題的嚴重性,裝備他們解決日常環保需要及未來人類問題的動機和能力。」何校長補充道學校將會申請創新及科技局的「奇趣IT 識多啲」計劃,將資源投放在課程上,加強學生對創新科學的認識和應用。
在STEAM課程裏,學校十分重視3C 概念:Caring(關愛)、Connected(聯繫)和Creative(創意),希望學生能夠「推己及人,及社會,及環境」透過關愛身邊的人和社會,運用科學知識進行改進、發明,加強人與人之間的聯繫並提升生活質素。「科技創新不是無中生有、憑空捏造,除了要建基於一定的知識基礎,也不能脫離大環境的現實需要。」學校自一年級起推展全校STEAM課程,培養濃厚的創科興趣,讓學生能更容易適應升中生活,更期望能夠學以致用,回饋社區。何校長解釋:「近年中學面試多聚焦在科學、環境相關的問題,當學生長時間在創科知識的氛圍的薰陶下,對於他們面試的幫助甚大。」
趣味英語課程 加強學生學習興趣
近年,學校的升中派位表現理想,畢業生除了獲派張祝珊英文中學、聖士提反女子中學、聖公會鄧肇堅中學等英文中學外,上學年更有學生獲派英華女學校,這有賴於學校完善的英語課程安排。為建構豐富的學習語境,學校特意聘請了3位英語外籍老師,在一至三年級會採用教育局的Primary Literacy Program—Reading and Writing (PLP-R/W) ,除了由外籍老師和本地老師一起授課外,學校再額外安排一名教學助理,以更佳的課堂師生比例,讓學生有更多時間可以接觸到正統的發音,強化聆聽和口語發音,構建穩固的學習基礎。及至四至六年級,學校推動校本戲劇課程,學生每星期均有一堂能接觸英語戲劇,以互動的方式學習英語。
學校重視英語,更重視學習英語的氣氛,務求學生能夠在好玩的環境下學習英語,建立他們對英語學習的終身興趣。只要學生在英語堂上積極投入,又或是多參與英語活動,便可以獲得代幣,儲到足夠數量後可以每月換取獎勵。「孩子可以在很多地方上取得代幣,例如上課時表現主動、參與英語活動、在英語活動上為其他同學服務、參與英語話劇等,藉此鼓勵他們多參與。」何校長笑言同學的反應都非常熱烈,因為每月獎勵是到English Cafe換取食物。「但是整個過程中,學生同樣需要以英語說出自己想吃的食物,將知識學以致用,讓他們明白英語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。」
除了傳統的英語課堂外,學校更將英語延伸至不同學科,擴闊學生的學習空間。學校明白學生對於自己感興趣的學科有較強的學習動機,因此學校特別將部分年級的科目改用英語或以英語教材授課。如一至三年級的音樂科採用英語課本、常識科滲入英文生字和篇章、數學部份課題使用英語教材等,讓學生增加接觸英語的頻率,同時期望在升中銜接上可以做得更好。「學校致力營造英語語境,更使外籍老師本地化,聘請一名有本地教師資歷的外籍老師,她除了協助擔任班主任、教授英文科外,亦會擔任視覺藝術科的授科老師,讓學生在不同學科都能經歷以英語上課的模式。」
寓學習於多元體驗 將英語活學活用
學習外語最好的方式就是與母語使用者交流,因此學校除了增聘外籍老師外,更與鄰近的國際學校聯繫,推行「語伴」的學習活動,讓學生透過和外籍學生接觸交談,學習生活英語。「我們的學生會到比鄰的啟歷國際學校,由英國學生跟他們作英語故事分享;國際學校的學生又會到我校,以學習普通話為目標,營造雙贏局面。」何校長明白朋輩之間較容易打成一片,相近的語言程度能令孩子更願意開口對話,增加學生在英語對答上的信心。
早於2011年起,體育科與木球會合作,把木球、欖球、合球、籃網球等特色的球類活動引入體育科常規課程內,由外籍教練與學校體育老師共同協教。學生除了能體驗不同體育活動外,更能在最自然的情況下學習英語,而不僅僅單向吸收課堂內的知識。「孩子甚至能學習該種運動的專用名詞,若他們未來有意在該項目發展,有助他們到外國繼續深造。」
PERMA+H六大支柱 締造學生豐盛人生
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受到幸褔感尤為重要,學校致力推動正向教育,根據PERMA+H的概念發展,包括:Positive Emotions(正向情緒)、Engagement(全心投入)、Relationships(正向人際)、Meaning(生命意義)、Achievement(成就感)和Health(身心健康)。
學生通過六大範疇,認識自己的性格強項、啟發個人的長處和潛能,尊重學生的個別差異同時相信他們能夠改變,推動成為「最好的自己」。為此,老師積極配合,參加了學校內外不同類型的培訓活動,如由校內教育心理學家舉辦的工作坊、香港中文大學和北山堂基金舉辦的「香港正向教育研討會」等,讓老師能夠以身作則地彰顯正向的精神,成為學生的典範。「在來年,我們會參與有關正向教育的聯校課程,建立學生日後待人接物的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,推動他們邁向美滿的人生。」